大明龙泉官窑再现

2006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在这次龙泉窑大窑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意外地出土了一批制作精细、釉色滋润、器形硕大的青瓷瓷品,其精美程度是过去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更令专家们惊奇的是:瓷品的许多装饰图案竟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的青花纹饰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只是根据龙泉瓷的工艺特色,采用了雕花装饰。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一致认定,龙泉大窑遗址应该是明代宫廷在龙泉设立的官窑,其性质与明初景德镇官窑同属一类。

大窑枫洞岩遗址的考古发掘明确了龙泉在明代确实为宫廷烧制过瓷器,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他就是龙泉古窑瓷厂厂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邦强。

李邦强大师1964年出生于龙泉青世家,1983年毕业于浙江龙泉陶瓷技术学校,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从事龙泉青瓷生产和技术研究30多年,对龙泉青瓷历史,制作工艺,烧制技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功底。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陶瓷评比获金、银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民族博物馆等国家级知名博物馆收藏。深受国内外陶瓷专家及收藏的好评。大窑枫洞岩遗址的考古发掘,让李邦强觉察到恢复失传600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恢复失传600多年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李邦强大师汇聚了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坛根为首的一批青瓷专家和民间艺人,专门从事研究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胎和釉配方及制作烧制技艺。然而没有任何相关历史资料,不知道胎和釉的成份,想要恢复失传600多年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艺技术的复原,从原料、成型、刻花装饰、施釉及烧成的整个工艺过程都是需要重新设计、探索,没有现成的方法和途径可参考、可借鉴,更没有相同的工艺可模仿,仅靠古窑瓷厂显然太难。2008年,龙泉市政府大力开展市校合作,龙泉古窑瓷厂顺利与浙江大学联姻,成立以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邦强为组长,浙江大学周少华教授为副组长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的恢复与开发”项目小组,共同开展研发。同时,该项目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经过双方的努力,对枫洞岩考古发掘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残瓷片。对胎和釉的组成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技术测试和分析,破译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胎和釉的配方数据,根据研究成果,李邦强和技术人员翻山越岭,一处处寻找瓷土矿,经过3年的付出无数的艰辛,在龙泉寻找到了30多处瓷土矿点,测试300多次配方,试验200多次瓷片烧制后,终于近来了成功。20113月份确定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豆青釉最佳配方。8月份确定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翠青釉的最佳配方。成功恢复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8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院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15件,国外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明代官窑青瓷18件,为失传600多年的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重放光彩。

20155月由龙泉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成果展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图书包三楼展出。50多件造型设计典雅,制作工艺精湛,釉色肥美的仿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作品,再现了大明官窑的风采。让参观者惊叹不已,得了中国古陶瓷学术专家和青瓷收藏爱好者的肯定和认可,被专家称为“国宝再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王莉英仔细察看恢复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后,认为恢复出的作品器型硕大,造型准确,刻花精美、设计巧妙纹饰结合美妙,基本上符合了明代龙泉官窑器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釉色和质感非常到位,再现了当年大明官窑器的风彩。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专家耿东升仔细察看恢复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后,认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达到了一定高度,复制出造型都很逼真,其中豆青釉与明代官窑青瓷中的一种釉色很接近,这次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成功,对当代龙泉青瓷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曾经负责过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会长沈岳明,认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器型硕大、刻花和釉色都自成风格,想要复制难度很大,龙泉古窑瓷厂李邦强厂长复制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产品基本上达到一致。这次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成功,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恢复的研究获得成功,填补了失传600多年明代宫廷在龙泉烧制青瓷制作工艺技术空白,该项目于2011年获龙泉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丰富了当代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内涵,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古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追求不断得到满足,又一次将世人的目光聚集于龙泉,对龙泉青瓷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