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追寻“恢复”之梦 孜孜不倦让青瓷重放异彩

龙泉青瓷发展了1700余年,宋朝时期龙泉青瓷就已以其精湛的工艺独步于世界。从业三十余年,至2000年始,我矢志于恢复失传600余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当成功来临,曾经的千辛万苦都已经微不足道。传承发展创新,为研制恢复出更精美的明代官窑青瓷,我将永不懈怠。

 

我生于制瓷世家,解放前,祖父在八都烧制龙窑,生产碗、盆等日用瓷养家糊口。父亲是解放后龙泉窑恢复时期上洋青瓷厂的第一批技术工人。从小耳濡目染,我爱上青瓷,爱青瓷青翠欲滴的釉色,爱青瓷独具特色的造型。

1980年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从事青瓷行业,考入了位于上洋的陶瓷技术学校。当了解了龙泉青瓷的悠久历史后,我对古代陶瓷的生产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年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条件允许了,我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好的传统烧制技艺。这个梦想,想不到有一天真的能够实现。

1983年毕业后,我先后在龙泉瓷厂、龙泉艺术瓷厂、青瓷研究所从事一线技术工。这些实践工作让我熟悉了青瓷的全部制作工艺流程,使我对于青瓷在造型、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及青瓷坯、釉的配方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我能在青瓷艺术传承创新、古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恢复道路走得更坚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6年,龙泉国有企业破厂,我下岗后,与同是青瓷艺人的岳父陈石玄根决定开始自主创业,我们东拼西凑筹够了办青瓷厂的钱,创办了古窑瓷厂。

创业初期异常艰苦,即要生产开发新产品,又要北京、上海到处跑营销,真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创业初我们生产花瓶、盆、茶具等日用瓷。为了满足顾客要求,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造型,直到客户满意。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客户源能稳定下来,瓷厂能好好地经营下去,发展下去,有一天能真正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0年开始,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发展龙泉青瓷行来的越发重视,龙泉青瓷大市场逐渐形成。市委市政府开始建设龙泉青瓷宝剑园区,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聚力度。

产品越做越好,客户源越来越稳定。2000年,我们在青瓷宝剑园区创办了古窑瓷研究所。研究古青瓷的釉色、造型设计、烧制等。

拉坯、施釉、造型、烧窑……我们不停地研制,尽情地挥洒着汗水。

2000年,我研究出了龙泉青瓷梅子青釉色,很快便获得了陶瓷市场的认可。

通过不懈努力,我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陶瓷评比中获金、银奖。并为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原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等中央领导设计高级礼品。多件作品还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韩国康津郡青瓷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收藏、陈列。深受国内外陶瓷专家及收藏家的好评。

其中,我的作品《吉祥如意》以吉字为造型、以如意做图案装饰,运用龙泉天然瓷土朱砂胎,施以南宋极品釉梅子青釉,经高温烧制而出。其造型大气而又典雅。2001年在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该作品获“天工艺苑杯”金奖。作品《千峰争秀》获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2004年,我与岳父共同成功研制出龙泉青瓷冰裂纹,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技术专利。

由于对古代陶瓷情有独钟,那些年,我查阅了不少史料,从史料上了解到,明代宫廷的确在龙泉烧制过陶器。

2006年,考古学家在龙泉窑大窑遗址发掘出土了一些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明代宫廷瓷器。事实证明,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是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又一个闪亮点。这让我觉得恢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8年,我们创办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研究所,真正开始了我的圆梦之路。

在龙泉,虽然青瓷生产一直有仿古的传统,但明瓷恢复基本还是一个空白。想要恢复失传600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仅仅依靠我们的古窑瓷厂决非易事。没有任何相关资料,不知道胎釉成分,恢复一度无从着手。

希望总是无处不在的。

2008年,“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重大科技项目。同年,龙泉大力开展市校合作,我们顺利与浙江大学联姻,该项目被浙江大学列为科研合作项目。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由周少华为副组长的《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与开发》项目小组,共同开展研发。

有了技术力量强大的名校作为技术支撑,加上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希望的曙光照亮了前进的路程。

周少华是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不但有长期在陶瓷企业工作的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的丰富经验,而且对现代陶瓷材料、高新技术科学研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正是通过以周少华为主的浙江大学师生的努力,对出土古瓷残片的胎釉组成进行全面的科学技术测试和分析,最终破译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体、釉面的配方体系。

科学技术确实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带来的成效极为明显,根据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我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一处处寻找瓷土矿,瓷土的成分都不一样,只能一处处去找。只有找到不同瓷土,进行一次次调配,才能最终配出明代官窑青瓷配方。配好配方,有时通过快递送到浙江大学,不过更多的时候,因为想更快地了解到结果,我都是亲自送到杭州,在那段日子里,我经常奔波在龙泉与杭州的路上。

寻找了30多处瓷土矿,测试了300余个配方,这些简单的数据背后,是我们的艰辛付出。200912月,我们终于确定了明代官窑翠青的配方;20106月,豆青釉色配方也获得了成功。

在此期间,我先后拜访了数位民间陶瓷专家和老艺人,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一些国外的朋友也为我寄来了有关的书籍。

在试验了100多次瓷片烧制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成功。我们研制出了故宫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修复)15件、国外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及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新成果作品5件,使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当代。

20101113日,“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恢复展”在龙泉人民公园文化馆隆重展出。一件件制作精细、釉色莹润的仿明代官窑青瓷让参观者惊叹不已,得到了广大古陶瓷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林志明看了展览后说:“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恢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盘、梅瓶等都很逼真,其中豆青釉与明代官窑中的一种釉色很接近。目前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龙泉宋代青瓷,对明代青瓷关注的比较少,此次烧制成功对龙泉青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专家的肯定给了我无限的信心,拥有这项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艺,等于是拥有了一块响亮的牌子。

望着人来人往的展厅,我的心在欢唱,一直以来的心愿实现,这一生热爱龙泉青瓷,为青瓷所倾付的所有心血都是值得的,所有付出无怨无悔。

龙泉青瓷,从断烧到国营大厂,到现在篷勃发展的上百家企业,龙泉青瓷不但得到了恢复,还得到了历史性的复兴,形成了中国青瓷文化史上第二个高峰期。

接下来,龙泉青瓷宝剑大师园即将建成,新园区占地面积达到526亩。我们的青瓷事业又将有一个更好的新阵地。

如今,我做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泉市古窑瓷厂厂长、明代官窑青瓷研究所所长。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脚下的路向前延伸,我永远不会停止前进。今后我们在继承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还将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不断进行创新,研制恢复出更精美的明代官窑青瓷,让千古龙泉青瓷再添光彩。